|
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议解读: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·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·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·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核心提示 统筹城乡发展,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我市“十三五”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。我市落实协调发展理念,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,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,推动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、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实现城乡共同繁荣、协调发展。开封的前进步伐日益加快,城镇建设日新月异,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休闲场所,居民生活越来越美好。 关键词:城乡发展一体化 核心内容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,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,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。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,统筹规划和建设城乡公共基础设施,推动城乡路、水、热、气、电、光、绿、云“八网”一体化发展。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机制,弥补农村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实施居住证制度,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。强化通许县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,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。完善政策措施,加强分类指导,支持县区立足自身优势,找准定位,明确目标,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。坚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、优势资源开发、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,推进县域经济向集约型、科技型、外向型转变。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,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。以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为载体,着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,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。 背景分析 市委书记吉炳伟指出,开封要实现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,必须构建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体系。立足开封实际,我市谋划了构建“六大体系”的发展思路。在新型城镇体系、综合交通体系、现代产业体系、生态环境体系、创新驱动体系、公共服务体系“六大体系”中,新型城镇体系是载体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,将起到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综合带动作用。近年,我市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,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,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,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、县城为重要支撑、中心镇为重要支点、新型农村社区为重要依托的“四位一体”建设格局,为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。 各界声音 建议我市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工作中,认识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,就是以农民为本,就是农民的新型城镇化。遵循经济发展规律,使我们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,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相适应。城镇化建设应重视地方特色的塑造,应避免盲目攀比、大拆大建,应最大限度保留有价值的、能反映本地历史与文化的历史街区和建筑物,保持古城城镇特色风貌。 ——市政协委员王建松 关键词:小城镇发展战略 核心内容 强化县城作为吸纳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作用,完善产业、服务和居住功能。实施县城基础设施提升行动,推进扩能增效。突出抓好县城“两区”建设,着力打造一批富有县域特色的大型城市综合体,进一步提高县城品位。加强县城与市区、县城之间的联系,提升人口集聚能力。强化中心城镇带动,优化产业布局,构建城镇产业发展轴带。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,发挥其辐射带动能力,打造10个以上特色小镇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,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。推进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,加快解决农村饮水、道路、照明和住房安全问题。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,大力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暖,加快垃圾污水集中处理。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,全面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。 背景分析 2014年7月,省政府出台了《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《规划》指出,我省作为拥有1亿多人口的发展中省份,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,正处于加快实现中原崛起、河南振兴、富民强省的关键时期,也处于城镇化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,必须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,始终坚持新型城镇化这一正确方向,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重大机遇,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,推进新型城镇化更稳更好发展。《规划》强调: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,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。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,按照控制数量、提高质量、节约用地、体现特色的要求,在全国重点镇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,选择100个左右区位条件优越、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,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,与服务“三农”相结合。支持产业基础较好、人口规模较大的重点镇,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,布局建设专业园区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到2020年,发展形成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。 各界声音 开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,全面推进城乡建设,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,并且完善老城区的旅游商贸功能,加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产业集聚功能,构筑中心城市、县城、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、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,开封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 ——在外地工作的开封人赵玉凯 关键词: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核心内容 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建设发展空间布局,综合部署城乡发展各项设施,保护城乡自然和生态环境,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。坚持 “五规合一”,科学编制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,建立统一衔接、功能互补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格局。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,提高规划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,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。坚持建管并举、重在管理、重心下移、强化基础的方针,完善城乡管理体系。创新城市管理方式,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,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。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,开展海绵城市试点,加大市政设施和地下管廊建设力度,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,提高城市治理能力,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。完善加强社区建设,打造具有亲和力的居住社区。 背景分析 近年,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,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三级平台建成后,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,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。启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,2014年完成系统平台整体升级、环卫作业车辆GPS监控子系统、夜市点监控,不断扩大监管服务范围,实现我市建成区管理全覆盖。 各界声音 漫步在大梁路、开封西湖、环城公园……那整洁优美的环境,那穿梭如织的车流,无不彰显古城开封与时俱进的时代魅力。如今,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,古城开封激发出新的动力,在加快发展创建的征程中,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化、细化、专业化。 ——来汴游客刘金鑫 关键词:智慧开封 核心内容 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,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、广播电视网、宽带通信网,全面推进三网融合,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。深化云计算在重点领域运用,建设一批公共云、行业云。加快智慧交通、智慧旅游、智慧医疗、智慧教育、智慧社区建设,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。大力推进智慧政务网络建设,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。 背景分析 2015年4月,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公布了2014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,确定84个城市(区、县、镇)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,我市入围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名单,成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,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,将其作为我市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,及早谋划并启动了相关工作。2013年,市委、市政府出台了《关于确定2013年十个重大课题的通知》,“促进信息化发展,建设智慧开封”位列其中。很快,我市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的课题组,成员单位涵盖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领域。近年,我市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北京、天津、大连、洛阳等地考察智慧城市建设情况,汲取大量先进经验,为我市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奠定基础。此外,我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各金融机构、国内著名IT企业以及大型央企的目光,纷纷与我市商谈投资合作事宜。 各界声音 智慧城市建设对开封发展意义重大,是把我市现代化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,是我市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,是加速开封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,是打造高品质生活管理的需要。其目的在于促进开封城市人文和谐、经济可持续增长,让作为开封主体的人更“聪明”,让开封这座古城更“智慧”。 |